导航
行业动态

无人货架“洗牌期”步入下半场:猩便利引领收缩存活下来的会是传统零售企业的劲敌吗?

发布时间:2023-09-02 15:05:32 来源:bandao半岛体育

  无人货架“洗牌期”步入下半场:猩便利引领收缩,存活下来的会是传统零售企业的劲敌吗?

  标志性事件是无人货架的“明星企业”猩便利正陷入“撤站、资金链断裂”的传闻中。

  此前,刚刚开业3个多月的猩便利首店上海天玥桥路店在近日被证实关店,猩便利对此的回应是:门店迭代迁址。

  猩便利1月10日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官方声明,并称“让大家操心了,我们发展得很好!”

  截至2017年11月中旬,猩便利已经开业的智能便利店共有10家,目前陆续有10家新门店正在上海落地。

  尽管猩便利发布声明表示,各项业务均处在良好的运转状态,三、四线城市城市的建站布点业务同样处于正常推进中……但这些并不能消除人们对传闻的疑虑。

  在2018年1月9日的一次演讲中,猩便利的联合发起人兼总裁司江华表示,猩即时便利行业进入比拼精细化运营的阶段。

  但这也许从另一个家角度回应了“从三四线城市撤站的传闻”,因为三四线城市的站算不上优质。

  当然,在一切尚未完全清晰之前,无人货架企业向三四线城市扩张的脚步已经放缓甚至停滞。

  猩便利非常关注的主因在于其堪称豪华的创始团队、短期内获得巨额融资和快速扩张的脚步。

  猩便利猩便利成立于2017年6月,是哦加哦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猩福(上海)有限公司合并后所成立的新零售领域品牌,主体业务为“无人值守便利架”和“智能自助便利店”。

  其创始团队包括吕广渝等前美团点评高管团队,美团创始人王兴、前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等均参与投资,天使轮即获得光速中国1亿元投资,2017年11月初又获得红杉等机构的3.8亿A轮投资。

  截至目前,其无人值守便利架已经覆盖了全国40多座城市,首先渗透超一线万个点位,覆盖几十万用户,累积购买用户达到300万。广州城市负责人则表示,现在公司在全国已经铺了8万个货架。

  当然,猩便利急于快速扩张也许可以从猩便利联合发起人兼总裁司江华接受各个媒体采访的表述中找出答案。

  司江华认为,今年元旦或者春节前,这个赛道会快速聚拢在两三个玩家,“哪一家可以率先达到30万个左右点位的体量,基本上就可以占据绝对优势”。

  “现在在中国其实每个创业的窗口期都很短,你跑的快,可以把别人挤下这条船,你如果跑的慢,别人把你踢下去也是分分钟的事。” 司江华表示。

  猩便利面临的客观情况是,慢慢的变多的玩家儿迅速切入无人货架市场,其中不乏阿里、京东这样的巨头。

  据《风眼》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市场上至少有超过50个玩家入场,三个月内已经涌入的资金至少超过20亿元人民币。

  2017年12月19日,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猎豹移动旗下无人货架品牌“豹便利”从2017年11月初开始运营,并已铺设5000个点位;同在11月,顺丰的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也宣布正式运营;“京东到家Go”已覆盖北上广深等城市;每日优鲜已将“便利购”拆分为独立运营子公司,腾讯再度加持。

  此外,饿了么、便利蜂、盒马鲜生、三全鲜食等也将各自的触角先后伸向了无人货架。

  越来越多的加入者,让无人货架领域的“洗牌期”提前到来,而且趋势愈演愈烈。

  2017年,无人货架领域的两起收购,标志着无人货架步入“洗牌期”的上半场。

  2017年9月28日,果小美与番茄便利战略合并,对外使用“果小美”作为统一品牌,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任合并后新公司的CEO,番茄便利创始人殷志华担任总裁。

  果小美于2017年6月底在成都成立,主打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创始人阎利珉(花名:慧空)为原阿里聚划算总经理,公司骨干成员中包括多位阿里巴巴、支付宝老员工。

  番茄便利主打智能货柜,其创始人殷志华曾任美团网智能餐厅事业部总经理、华东区总经理,为美团八大金刚之一。

  而这两家背后都有IDG的投资。据新闻媒体报道,在双方共有的投资方蓝驰创投和IDG资本的撮合下,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最终谈判。

  同年10月23日,猩便利宣布已全资完成对51零食的收购,后者在川渝地区具备相当的市场占有率。

  这背后暗含的逻辑在于:一是,成本和进入门槛较低,同一区域的激烈竞争会让经营成本慢慢的升高,与其“打死打活”,不如有钱一起赚;二是,无人货架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和一定密度,才能大幅度降低各项成本。

  如果2017年的两起并购是上半场,那么猩便利的收缩和无人货架领域的第三起收购将标志着“洗牌期”进入下半场。

  1月12日,便利蜂宣布已完成对领蛙的战略投资并控股,领蛙将并入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业务,成为便利蜂旗下品牌之一。

  领蛙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中国最早进入无人货架业务的公司之一,2年来在华东地区累计服务5000家企业,铺设上万点位,并积极开展智能货架的研发。

  下半场的标志也许在于作为行业领军者的企业遇上问题时,知道战略收缩,因为收缩总比被“庞大的成本”拖死强,更在于“无知者无畏”的入场。

  规模即终点位之争,考验的是地推和BD能力;运营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关键是企业的服务和商品;最后则是供应链之争。

  这也是为什么猩便利会自建鲜食工厂和自建物流的主因,因此看上去猩便利的模式有些重。因为只有掌握了上游,才能对整个生产制造的供应端有研发指引,才能反馈回来,提供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的商品。

  对于任何一个风口行业而言,从洗牌到形成定局前,无一例外会涌现大量的合并、收购动作,小玩家出局、大玩家升级,这就是风口规则。

  有的人觉得,无人货架的洗牌期会在今年的七八月份,有人认为会提前一些,在四五月份。甚至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将有70%至80%的无人货架企业会死在6月之前。

  司江华认为,洗牌期将会更早的到来。他曾预言,无人值守便利架领域很快会发生并购和收购,因为中小玩家没有供应链,没有底层技术的保障会很快退场,在这样的领域会很快迎来巨头的诞生,来实现用户更大的需求。

  无人货架企业疯狂扩张的逻辑在于,占领更多的点位,达到更大的规模,才能够减少相关成本,也能有更好的说辞去给资本讲故事,进而完成下一轮的融资。

  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很多无人货架企业忘记了,在未达到盈亏平衡前,每多一个点位意味着你要多付出一个点位的成本。

  以小e到家为例,2017年9月,单个货架的成本较低,铺设一个单点3000元左右初期成本,不包括后期的维护和运营。

  当然,现在点位成本已经大面积上涨。如果铺设10万个点位,要多少钱呢?再加上维护和运营的成本呢?

  理由很多,诸如用户在办公的地方的时间更长、在用户和楼下便利店中间提供了一个即时的消费平台、更能了解用户消费习惯等。

  当然,依靠点位规模赚取价格差,这不是“互联网”的玩法。无人货架玩家儿则是在产品和商品迭代中试图嫁接更多的机会和概念。

  IDG的投资人曾提到过,“无人货架在今天的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前提下,可以延伸出很多创新的零售渠道和零售场景。”总之,就是离用户更近。

  “看上去我们在做无人便利架、智能自助便利店,实际上我们打造的是围绕白领生活500米、15分钟生活圈的即时消费平台。”司江华表示,“未来某一天,我们也可能放弃便利店和便利架,但我们围绕白领生活500米15分钟的生活是不会改变的,这是核心的底层逻辑。”

  当然,其认为如果超出这样的时间、空间范围,客户就会寻找其它的解决方案,比如外卖、电商、超市等。

  阎利珉认为,无人货架的流量价值远高于卖货。一是,成为流量入口后可以是一个果小美的聚划算,可以销售B端产品和云端服务;二是,能成为办公室的拼多多。

  小e微店CEO荣光认为,无人货架是拥有着很多高品质白领用户的线下渠道,是拓展新消费品品牌的最佳渠道。

  小e微店主做100人以上的高质量公司,单点月销售额能做到5000多元,货损率只有5%左右。按照小e微店的模型,单个城市做到1500个点位就可以盈亏平衡。目前,小e微店只有6000多个点位。

  也有投资人认为,无人货架的机会可能在没有太强品牌效应的品类里进行尝试,比如沙拉、果切、面包等。因为无人货架是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即时性、冲动性消费需求。核心要看新产品在货架上能不能卖得动。

首页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