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行业动态

“秋”声婉转传两岸 国粹生辉促统一

发布时间:2023-11-15 15:46:49 来源:bandao半岛体育

  2007年12月14日下午3点30分,台湾高雄大学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年轻演员担纲的“2007第二届北京京剧文化艺术慈善公益展演”即将开始。优美的乐曲声中,《孔雀东南飞》中的折子戏《机房》开演了,当刘兰芝遭受婆婆的辱骂后,用幽咽婉转和抑郁悲愤的唱腔诉说自己的凄苦与悲切时,台下观众唏嘘不止、潸然泪下。有人开始打听:“刘兰芝是谁扮演的?”“迟小秋。”“演得太好了,真成痴(迟)迷了。”这就是迟小秋的魅力。今年8月的一天,笔者拜访了这位梨园名旦。

  说起迟小秋,最为大家熟悉和称道的是,19岁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至今为止年龄最小的梅花奖得主。1965年10月,迟小秋出生于辽宁阜新的一个农家。如今的迟小秋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程派传人、当代京剧名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剧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1年,16岁的迟树新(迟小秋曾用名)被阜新市京剧团送到上海,作为旁听生跟着王吟秋老师学习了三个月。此后,王老师的课堂上多了一个上课时坐着小矮凳,不时埋头记笔记的小姑娘;上海大世界旅社阁楼的平台上,早上4点半到6点半(阁楼在6点半就要关门)之间,多了一个风雪无阻刻苦练功的小身影。慢慢地,王吟秋注意到了这个时而聚精会神瞪大眼睛盯着自己每个身段、时而又紧张地在小本子上记着笔记的小姑娘。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训练加上天资聪慧,迟树新进步很快。王吟秋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教学中常让她给别的同学做示范,并有明确的目的性地额外给她增加学习内容。三个月的上海之行转瞬即逝,小树新的脑海里装满了老师在《窦娥冤》、《荒山泪》、《锁麟囊》三出程派大戏中所教的每招每式。临别前,慧眼识珠的王吟秋把程派两代人的“秋”字给了小树新,从此,迟树新改名为迟小秋,并和程派艺术相伴至今。

  在迟小秋看来,“秋”字是老师对她的肯定和鼓励,更是期望和鞭策,因此,她一刻也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1983年,18岁的迟小秋正式拜王吟秋为师,成为了程派的嫡传弟子,她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如饥似渴地潜心钻研程派艺术。迟小秋嗓音纯正又宽厚、圆润而甜美,对程派以气催声的发音方法领会娴熟,演唱中十分注重声、腔、意、气的运用,以情代声,声情并茂。一年后,19岁的迟小秋第一次走上北京的长安大剧院舞台,为戏剧界的专家们演出《锁麟囊》,她将程派艺术之精粹诠释得淋漓尽致,大幕未合、掌声四起,专家们对这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刮目相看。著名戏剧家翁偶虹先生欣喜万分,当即为小秋题词:“唱做俱佳,是程派标准传人。”迟小秋不负老师厚爱,一举摘得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同年被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从此,鲜花、掌声、荣誉接踵而来。天性谦虚、要强的迟小秋没有沉迷于此而停滞不前,反而以更加谦卑、谨慎的态度继承传统,以更加理性和开放的思维大胆探索、不停地改进革新,在程派京剧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稳。她宗法程派艺术不折不扣,同时发挥自己音质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多年来,她不知征服了多少观众,也不知成就了多少“迟迷”。

  2007年,迟小秋被任命为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对此,她感到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她说,年轻演员是京剧发展的希望,是京剧艺术的接班人。为了让年轻演员快速成长,她给团里立了规矩:青年团的演员除了参加演出之外,一定要按照上下班的时间到团里练功,同时她也以身作则,尽量坚持每天与青年演员们一道排练。此外,迟小秋还通过种种途径努力为年轻演员们搭建舞台,让他们有机会、有平台去展示、去锻炼,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培养人才。

  今年6月,北京京剧院应举办方邀请,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戏曲节。6月2日晚上,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演讲厅里举办了“走进程砚秋”的专题讲座,当程砚秋之子程永江讲到程砚秋在抗战时期息影舞台、务农隐居,以“停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以及只身痛打数名日本宪兵和伪警察之后脱身的史迹时,台下听众感叹不已。如今,作为衣钵传人,承载程派艺术精华与程派爱国精神的接力棒已然传到了迟小秋的手里。“程派艺术标准传人”的称号已为世人公认,也为世人熟知。但迟小秋传承程派爱国精神、致力祖国和平统一的事迹似乎知者不多。

  2007年12月,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组织下,迟小秋带领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年轻演员组成“北京京剧艺术交流团”,赴台湾南部进行慈善演出。自1999年以来,迟小秋虽已在台湾演出过好多次,但带着文化交流的使命进行慈善演出这还是第一次,更何况是在台湾南部,效果如何,迟小秋心里没有底。为此,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设计了让观众参与画脸谱、学动作的互动环节,开讲座介绍京剧的普及知识,演出时为观众打出电子字幕等等。事实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以及细致周到的交流互动安排都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这让迟小秋深感欣慰。让她最为感动和难忘的,是他们的演出引发了许多观众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盼望。尤其是当一些“少小离家未能归”的白发苍苍的游子,表示想让他们再来演出时,那眼神中流露的期盼与不舍让迟小秋刻骨铭心。而在屏东科技大学的演出中,戴副校长在与她对唱《四郎探母》中的《坐宫》选段前的一番思乡的肺腑之言,更让迟小秋的心灵为之震撼。这次台湾之行,不仅让迟小秋发现了台湾观众对京剧艺术的普遍认知,更让她深刻体会到京剧作为中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在两岸人民的交流交往中所起到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坚定了迟小秋要用京剧舞台为两岸人民搭建更加宽广的交流平台,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目标的早日实现。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迟小秋总是一直寻找各种机会进入台湾演出,尤其是2009年应台湾星云法师之邀赴台演出,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京剧交流旋风”。在北京京剧院和迟小秋的支持与配合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的京剧入岛演出慢慢的变成了品牌活动,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加油助力。

  2009年,迟小秋当选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文艺家联谊委员会副主任,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服务祖国的平台更宽广了。她向笔者透露,今后除了入岛演出外,还计划招收台湾的学生学京剧,到台湾举办京剧培训班等,让京剧这朵中华民族的文化奇葩在两岸人民的心中开得更加艳丽、更加灿烂。

首页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