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行业动态

【沿着黄河看中国·文旅篇】从面到醋从晋到唐寻味太原

发布时间:2024-03-11 19:57:04 来源:bandao半岛体育

  由太原出城往南不过五十余里,就到了《山海经》所说“悬瓮之山,晋水出焉”之地。

  背靠悬翁山、前临晋水,苍郁如盖的一方园林凝固在城市边缘,踏入晋祠,一刹那隔绝了尘嚣,仿佛按下光阴的暂停键,带着游人穿越回肃穆、古朴的历史长河之中。

  在这里,被称作“晋水之源”的难老泉水终日涌流不绝汇入汾河,在千万年来自山野、经峡谷、过平原,一路流进黄河母亲的怀抱。“河系千年,山藏古今,城纳百工,文领三晋。”唐风晋韵因一水而灵动多姿,点缀贯穿,聚合形成太原市域的风光带。

  晋祠博物馆、永祚寺、太原古县城、钟楼街……春节假期,太原市主要景区、博物馆、公园、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共接待市民游客60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4%,旅游人数实现爆发式增长。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又全在晋祠。”被称作太原市旅游市场“晴雨表”的晋祠,不仅是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是太原旅游的首选之地,也是最值得铭记的文化记忆。

  “晋祠是现存顶级规模、跨越时代最久远、最有代表性的祠庙式古园林建筑群,实物仅此一例。”晋祠博物馆五星讲解员张引向记者介绍道。走在晋祠的“中轴线”上,宋、金、元、明、清的各式建筑整齐排列,亭台楼阁,壁画彩塑,栩栩如生的侍女似在低头轻语,难老泉水长流不竭,千年苍青柏树形若游龙。

  幼年就在此生活的她,见证着晋祠旁边的环境越来越美,作为五星讲解员的她,同样见证着文旅行业繁荣发展下,太原这颗璀璨明珠被人们发现、发掘的过程。

  据相关数据统计,仅2023上半年,晋祠就接待研学团队70余个、3万余人次,最多一天接待研学游客3012人次,研学旅游接待人次、批次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普通游客接待方面,晋祠也刷新纪录,最多一天接待50多个旅行团。2024年春节期间,晋祠游客接待量较历史同期顶配水平增长300%,成为太原市游客爆发式增长的真实写照。

  跟随她的脚步走在晋祠的“中轴线”上,宋、金、元、明、清的各式建筑整齐排列,亭台楼阁,壁画彩塑,栩栩如生的侍女似在低头轻语,难老泉水长流不竭,千年苍青柏树形若游龙。

  “游客慢慢的变多,从山西境内到全国各地,甚至遍布全世界。”张引深切地感受到,慢慢的变多的人将博物馆、古建筑、园林等历史背景和文化丰富的地方作为旅行地,“这不仅代表着大家对于文化的追求和向往,也代表着大家的文化自信逐渐提升。”她感叹。

  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晋祠举办了众多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化展览,推出了众多品牌活动,“如何继续推出有创意的活动、让参观者有参与感,是我们作为文物工作者持续思考的问题。”作为晋祠博物馆的馆长,郭保平向记者谈到:“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让民间传统文化有时尚内涵,融入日常生活,焕发新的活力。”

  比起晋祠浓厚的历史韵味自带吸引流量的特质,城墙绵延,城楼巍峨的太原古县城,在新时代如何出圈走红,更聚集了这座城市的智慧与努力。

  作为坐落在晋阳古城遗址之上的一座城池,如今的太原古县城仍旧保留各类遗存,寺署衙庙、祠堂、古城墙等各种文保单位38处,城池格局完整,街巷肌理清晰,九街十八巷形成网格。凛冽萧瑟的北风中,整座城池古朴雄浑,走过城门,仿佛穿越回了明朝,无一不是晋阳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有力佐证。

  2021年5月1日,历时8年终于完成修护保护工程的太原古县城,终于向公众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以文庙、晋阳考古博物馆等特色景点为主力,形成地域餐饮、非遗文创、博物馆、十一地市等一批具有支撑性和带动性的特色项目资源,打造了“文化项目、非遗文创、研学科素、酒店民宿、休闲、娱乐、生活配套、餐饮美食、特色零售”九大业态板块,综合造就了太原古县城独特的以“文化”为核心的消费业态及消费场景。

  旅游市场大放异彩,坐拥千年文化渊源的太原古县城又将目光转向文旅市场的融合发展。2018年5月,太原古县城与北京众人众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投资8800万元在东北角建设一座五进传统围合式院落,用于拍摄著名导演张艺谋的作品《满江红》。

  电影不负众望,成为当季票房冠军,拍摄地太原古县城和太原市成功“出圈”,影视基地也火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古色古香的大院中,游客身披铠甲穿行,登上阁楼大声背诵《满江红·写怀》,后期搭配上电影热门配乐——豫剧《探阴山》选段,上传社交平台,产生了数量级传播效果。据统计,当年仅抖音平台相关线亿多次。

  “据统计,龙年春节期间,太原古县城民宿入住率90%以上,营收同比去年增长近90%,省外的客人占比达到了70%。”太原古县城酒店管理部负责人刘锐表示。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协同发展,文化资源赋能旅游,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旅游服务产品带文化走向市场,走向客户大众。新时代的文旅融合,让太原市稳稳承接泼天富贵,还将之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流量与持续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山西老陈醋不是简单的酸,而是口感醇厚、绵酸香甜?关键还是在于陈酿的步骤,也就是我们所说‘夏伏晒,冬捞冰’天然酵化、去芜存菁的过程,至少经过一年以上的陈酿,才能被称作是‘山西老陈醋’。”

  走在古香古色的美和居醋坊,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精酿车间主任李江将陈酿过程娓娓道来,边讲解边向记者介绍着精酿工艺。

  作为山西省第一家动态展示传统与现代老陈醋生产工艺流程和老陈醋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公司化、工厂化博物馆,只是临近东湖醋园的产业园区,浓郁的老陈醋香便扑鼻而来。

  2012年1月31日,“山西老陈醋酿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知醋、研醋、食醋到如今的全方位应用醋理疗,山西老陈醋集团正以全新的“醋大健康”的理念扬帆起航,衍生出醋泡黑豆、黄豆、花生,老醋芝麻糖、老醋元宵、醋心巧克力等特色产品。

  一口老缸,一壶陈醋,寄寓着数代人的风雨艰辛,传承着近百年坚守的酿醋匠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第二大支流的汾河水,自这片15.67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穿流而过,形成世界上最大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造就了山西以“面食”为代表的独特的饮食文化。

  “刀削面、臊子面、抿尖、剔尖、莜面栲栳栳……”山西面食博物馆文化总监李昆向记者介绍道,“山西面食技艺代代相传,目前统计到的面食种类就有1963种,烹饪方法15种,相关技法50余种。”

  山西的面食文化像一棵大树,2000多年的沉淀与生长,让它深深扎根在民间的沃土里,流传不息。“一样面百样吃、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卤”的口号背后,更是代表着山西人民的“浓浓家乡味,悠悠故乡情。”

  “游客了解一座城市,通常是从赏美景、尝美食开始,一碗面,是山西味道,也是山西标识。”2024年2月27日,太原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太原市政协委员唐新宇建议,“我们要在太原市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西面食文化一条街,能成为吸引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从面到醋,从晋到唐,山西太原深厚的文化,赋予了旅游极为丰富的内涵,太原书写着自己独特的画卷,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中,留下独树一帜的味道与记忆。

  执行:王艳明 肖理心 金鑫 刘地 梁宸瑜 宋莹玉 张晓璐 程帅星 刘小涛 刘洋 朱昭宇 谷佳锡 张宇航 安璐 汤般若 张丹御翔 李倩 于晴

首页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