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行业动态

“人找货”→“货到人”中外记者团在这里探见智能物流“新基建”未来

发布时间:2024-07-08 06:23:25 来源:bandao半岛体育

  2月18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采访活动再次来到大都东南。

  来自国内外38家媒体的62名中外媒体记者通过探访北京经开区数字技术应用企业京东,体验到了来自北京经开区努力打造“数字化的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不断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多场景应用,体会到中国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的建设步伐,感受到了中国消费和中国经济澎湃发展的活力。

  一早,记者团一行首先抵达京东亚洲一号北京物流园。参观开始前,记者团中已开始有热烈的讨论。“我特别想看看智能化分拣系统。”“我很关注京东在绿色低碳物流方面的举措。”“不知道今天能不能见到货架间忙碌的机器人?”随后他们也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开始第一站的参观与采访。在物流园的高层货架区、Shuttle区、自动分拣区内,记者们架起长枪短炮,忙碌地记录着每个体现了智能化和无人化的物流环节。

  北京青年报记者崔峻是第一次参观京东的自动化物流中心,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京东自主研发AGV系统“地狼”机器人。据了解,通过识别地面上的二维码自动规划路径,AGV能自动避障、自动回冲、自动排队,将传统的“人找货”改为“货到人”模式,拣货员只需要在工作台等待AGV运来货物。每小时能完成250个订单,比传统方式效率提高了3倍。“想到自己的快递是通过这么智能化的方式送到我的身边,觉得很震撼。”崔峻感慨道。

  随后,记者团一行抵达京东七鲜超市大族店。刚踏入超市,扑鼻而来的果香就让大家忍不住先来了一下深呼吸。“饿了”不知哪位记者的一句脱口而出,惹得大家都会心一笑。跟随七鲜超市的张昌峰店长,大家依次参观了超市内的果蔬区、烘焙区、中食区、肉区、海产区和中餐厅,进一步了解七鲜超市业态与运营模式,供应链、商品力、创新力优势,并亲身体验便捷智能的购物感受。

  在七鲜超市大族店门前,颜值和智慧并存的无人配送车成功成为了中外记者们的新焦点。只见配送员正忙着把刚刚打包好的商品装进无人配送车的储物格内。顾客线上下单、配送员打包商品、到配送车前扫描小票条形码、将商品放入指定的储物格内……一连串的动作后,无人物流车随着出发指令的下达,“独立”驶向目的地。“这些无人配送车只在北京经开区才有吗?”“一个超市配备多少辆?可以覆盖多大的城市范围?”“顾客如何在无人车上取货?”无人配送车出发后,大家又将店长张昌峰“团团围住”,无缝链接地进入了集采环节。

  记者们也在采访中了解到,之所在北京经开区内的市民可享受到快捷只能的无人配送服务,正是因为北京市在高级别无人驾驶领域的率先探索。就在去年5月,北京市高级别无人驾驶示范区率先向美团、京东物流、新石器三家企业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3家企业率先在示范区实现无人配送车“持证上岗”,实现“无人经济”新业态发展。

  而无人配送车只是无人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据了解,北京经开区致力于推动全域应用场景开放。在无人驾驶领域,依托“高级别无人驾驶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设立,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配送车等场景实现运营落地。智慧物流领域,京东物流与北京电信完成5G+智能物流场景可行性验证,实现智能仓5G全流程全连接改造。城市治理领域,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实现城市仪表盘和领导驾驶舱应用,完成32个“智慧平安小区”升级。

  下午,记者团来到当天的最后一站——京东集团总部。在参观了自提区、无人超市、物流展台、沙盘、京东视界、京东之家等区域后,记者们对楼里各式各样的“黑科技”应用赞叹不已。据介绍,目前,京东已构建起以AI(AI)、大数据(BigData)、云(Cloud)、物联网设备(Device)及前沿探索(Exploration)的“ABCDE”技术战略,全力打造高效的“新基建”,助力“亦庄智造”领跑世界,推动自身的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融入国家新基建的总体部署,让更多行业和消费的人共享新基建数字红利。

  “今天在北京经开区感受到了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不只是在京东的一系列参观中。中午在七鲜超市的门口,我们路过了大族广场上的8k大屏,看到了冬奥赛事以这样清晰震撼的形式播出,非常激动。在北京经开区,数字化的经济产业的发展似乎已经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对北京经开区未来的变化和发展,我已经充满了期待。”一位外媒记者在采访行程将近时这样说道。

  至此,“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采访活动在北京经开区的行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2月9日探访科学技术创新企业,到2月17日走进高端制造企业,再到今天体验数字技术应用企业,中外记者团对北京经开区的了解越多,印象就越加丰满。创新高地、智造工厂、绿色产业、智慧城市……太多的关键词成为有关北京经开区的记忆,也最终成为记者们对北京形象的新感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首页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